姜克美委员:建议进一步推进民族乐器改革和成果推广

两会声音


关于进一步推进民族乐器改革
和成果推广的提案

姜克美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演奏员

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特聘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的发展在继承弘扬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进程中,取得显著成就。而对民族乐器的改革始终贯穿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其成效直接关乎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前景,也对民族音乐的整体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持续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民族乐器改革和成果推广势在必行。
一、背景与意义
受到材质、结构、发声原理、制作工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传统民族乐器存在音准、音色、音量等方面的不足,在稳定性、表现力等方面也有局限性,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播和推广。随着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尤其是现代音乐理念与作曲技法的提升,对各类乐器音域宽广性、转调灵活性、音色融合性与音响平衡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民族乐器的改良和创新需要贴合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表达需求。因此,在尽可能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民族乐器进行改革创新,是有效增强民族乐器艺术表现力、拓展民族音乐发展空间和挖掘传统文化传播潜力的必由之路。
民族乐器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艺术理念和方向的引领,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在持续探索和实践中沉淀积累。推进民族乐器的改革与成果推广,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助于乐器制造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还能促进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更能有力推动民族音乐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成果与问题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国家的引导与推动下,专业院团、民族乐器厂、广大音乐工作者、社会机构、演奏家等积极参与民族乐器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成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乐器研究所、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乐器改革小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下属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引领推进乐器改革,涌现出了系列加键笙、加键唢呐、阮、扬琴,定音排鼓等一批较为成功的案例。
但当前的民族乐器改革仍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虽已有一些专门组织和机构从事民族乐器改革,但国家、团体、个人等参与主体较为多元,力量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强大合力。
第二,在改革实践中,依靠既有经验和探索试验较多,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的支撑指导方面有所欠缺,进展较为缓慢,成果难以预期。
第三,乐器改革和制造的水平参差不齐,成果的质量和稳定性不够理想,演奏效果不能满足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需要。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组织引导,提高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集中统筹优势,凝聚行业共识,汇集各方力量,出台有力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形成专业高效的民族乐器改革组织体系,依靠稳定完善的体制机制,推动民族乐器改革系统、持续地向前发展。
2.强化科技支撑,明确质量标准
重视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在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指导与支撑作用,在材料特性、力学结构、声学原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升改革探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制定施行乐器制造的行业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改革成果能转化为良好稳定的演奏效果。
3.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人才队伍
加强音乐院校中与民族乐器改革相关的专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兼具音乐艺术素养和科学知识背景的高水平综合型人才,着力建设一支懂理论、擅实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民族乐器改革提供支持与源动力。
4.扩大宣传推广,促进成果转化
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乐器改革的宣传和奖励力度,提升改革成果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由政府或专业机构牵头,定期对改革成果进行论证评估,遴选改革成效显著的乐器,在相关院团推广使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切实有效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